深圳

美国再印9000亿美元,新一轮的通胀又将加剧,聪明资金如何避险

2020年12月21日,美国国会通过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,金额高达9000亿美元。这份所谓的经济刺激计划,长达5500多页,内容用2个字就能概括,就是“发钱”


比如,有工作但年收入低于7.5万美元的成人,一次性可以拿到600美元,家里的孩子也能分到同等金额


比如,失业者领到的救济金,在原有的基础上,每周增加300美元。


再比如,大量企业也可以拿到贷款,而像航空业等行业能拿到直接援助。


当时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,不考虑通货膨胀。不是因为通货膨胀不可怕,而是所有使用美元的国家,在共同承受这个通货膨胀。


以中国为例。


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,2020年前11个月,中国对美出口达2.82万亿元。11月的对美贸易顺差,高达754亿美元,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。


中国企业加班加点,出口很多产品,换回的美元,却因为美联储疯狂印钱而不断贬值。与此同时,这些美元会被央行作为发行人民币的基础,流入中国市场(国内只有人民币能流通,出口企业赚到的美元,必然要换成人民币)。


中国明明没有印钱,却要这样被动承受通货膨胀,承受物价的上涨。中国之外,超发的美元也在推动各类原材料、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。


我们会迎来经济大通胀吗?答案几乎是必然的


08年金融危机的货币放水,我们深受影响,大家之所以会对 “全球大放水”看疲了,主要是因为从放水到经济发生反应。中间需要一段时间和周期,需要货币的不断流通,达到一定的货币乘数


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就像是温水煮青蛙。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敏锐察觉到危机,做出资产配置调整的反应。绝大多数人是不温不火的蹲着,等到危险来临时,抬头一看已是“惊涛骇浪”,无处可避。

当越来越多人对各国疯狂大放水感到麻木的时候,聪明的资金应该保持理性,做好迎接通胀袭来的准备


通胀会带来最明显的两层伤害,一个事关贫富撕裂,一个事关阶层保卫

对于普通人来说,通货膨胀后,你的货币购买力变弱了,同样的价格买不到之前同样的分量了

但是对于有钱的投资者来说,反而是借钱的成本更低了

这种分歧带来了未来的通胀的第一层伤害,就是让本就难以弥合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,社会阶层的上下两端越来越远


富人对通胀有更深的焦虑感


富人往往是浮动收入者,而工薪阶层主要是固定收入者;通胀起来后,富人如果不实行优质的资产配置,跑赢通胀,损失将是巨大的。

从这个推理过程,你能看出什么呢?

没错,为了应对通胀,富人反而会去消费和投资,通胀起来后,原材料、商品、消费品、房地产价格等都会上升,富人只有把资金分散到各类资产上,以期获得超过通货膨胀的回报。而且,通胀的背后一定是低利率时代的来临,富人融资成本会更低,会极大促进富人对抗通胀资产的购买


所以,富人在这个背景下的“投资”,其实更像是一种“配置”。购入重点能获得现金流的优质硬核资产必然是趋势。


这里面有两种思路:

一种是主动拥抱价格上涨,分享红利。既然价格上涨是一定会来的,那么去押注中国一线城市核心房产资产,或者股票当中的优质公司等,就可以像过去十年一样,分享资产价格上涨的红利

另一种是主动抵御价格上涨,求稳,输得少就算赢。比如能产生优质回报率的物业,马上就能看到收益,能非常有效对抗通胀的风险。


一线城市商业物业,将是抗通胀资产的首选


历史经验证明,在负利率时期,由于存款变相贬值,迫使资金更多地流入资产领域,从而推高资产价格,房地产作为国内更大的资产吸金池,或将率先表现。而在住宅“房住不炒”的背景下。一线城市住宅投资全线哑火,进入了真正的“慢牛时代”,能替代一线城市住宅的优质资产,一定是一线城市的商业物业。

中国六大全球一线城市谁会脱颖而出,成为这轮通胀背景下的香饽饽?

相比之下,中国经济不仅率先于全世界实现复苏,而且以超大规模市场的发展潜力成为全球发展前景最好的经济体,在疫情冲击下,中国“全球资产”的安全性、稳健性、收益性优势得以凸显。但纵观国内,哪座城市将会脱颖而出?


香港和台北的不动产属于境外资产,可视作“准美元资产”,不受外汇管制,但越发紧张的中美关系,让香港、台北成为两个敏感地带,由于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,而且其资产属性容易被纽约、伦敦等欧美核心城市替代,所以最先出局。


广州有一定投资价值,但投资价值不是最高的。中国四个一线城市,广州的步伐稍微慢了点。一方面对比长三角和京津冀,粤港澳大湾区中金融看香港,科技看深圳,广州没有占据主导地位;另一方面,金融、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引擎,广州的产业结构转型较晚,没有抢占先机,其独角兽企业数量远远少于北上深。

北上深是最有价值的,但北京不仅住宅严格限购,商办类项目也是严格限购的,个人购买需要名下在京无住房和商办类房产记录,并且还要连续5年社保或个税,这相当于对投资者关上了大门。


上海几年前就开始选择控制人口流入,北京也同样如此,两个城市分别在2016-2018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,反观深圳,近5年来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逼近或超过50万人。人口和居住需求对房价有着直接的影响,从这一角度来看,深圳的潜力无疑是最大的。


在这特殊时刻,深圳整座城或将成为“全球资产”…